今天因為公務無法上街頭,也發現參與人越來越多,可以稍稍偷懶一下,趕緊補上這篇早就該寫的文章( ^_^ ) /

課綱內容爭議細節與內部調整,非本文所能簡單討論的事。然而,若是從「臺灣史」切入,或許較容易理解。

施行已久的部編本(一綱一本),以中國史3學期、世界史1學期、中國文化史1學期、世界文化史1學期的模式,大抵是「光復」後,日本帝國「遺民」與新中華民國之子共同接受的高等歷史教育。在這樣大體一成不變的歷史教育體系與內容中,新政府成功塑造出一批以中國史為主體的歷史認識觀。這個歷史「框架」,在臺灣施行了幾近50年,牢牢成為目前中、老一輩共通的歷史認同。也因此這群頑固、且握有一定權力者,往往很難超脫己身曾經接受過的歷史背景,重新去理解或關懷過去卑微、簡短附屬在中國史之下的臺灣歷史。

直到88課綱,亦即1999年高一生所讀的版本,臺灣史好不容易從中國近代史中爭取到「四章」的地位,高中歷史課本也進入到一綱多本的戰國時代。此後,一直要到2006所施行的95課綱,臺灣史才解脫諸多政治角力、意識型態鬥爭後,正式獨立成一冊,且擁有一整個學期的受教權。然而好景不長。95課綱曇花一現結束於2012年,從施行到結束才短短6年,剛好這段時間讀高中的人賺到了。

從歷史演進而言,臺灣史的命運向來多舛。居住在這塊土地,卻被剝奪學習己身的歷史超過百年!

從那些年我們讀過的國中歷史大不同,這些年的高中歷史雖沒那麼不同,但世代落差仍是有的。光是從教科書編審過程中,不難看出攸關自我國家、民族認同的「歷史」,仍是紛擾不斷,哪有「蓋棺論定」呢!?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歷史課綱 高中歷史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