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在網路時代,找資料可以說很容易,但同時也變得相當棘手。能否意識這個「棘手」問題,關鍵一個人是否能跟上時代,當個與時並進的知識人。若是無法學會辨別東西的好壞,累積自我成長的能量,很容易被時代淘汰,淪為任人宰割的「魚肉」。

 

很多人應該都曾經遇到過,怎麼網路關鍵字隨便一打都有幾千、幾萬筆,資訊已經不再是藏諸名山的金匱要略,而是汗牛充棟、良莠不齊,甚至錯誤百出的東西。有時與其用錯,倒還真不如不用

 

投影片1.JPG

 

因此,當我們確定好題目的方向後,首先需要培養的下一個技能,就是如何甄別資料的好壞。而要判斷資料好壞的前提,得先搞清楚資料的「可信度位階」。

 

所謂的可信度位階,是指在資料在知識系譜中所處的相對位置。簡單來說,並不是每筆資料的重要性都一樣,如同我們看新聞報導,有的電視台立場相對中立,有的則屬綜藝戲劇類,添加許多情節與個人感想。

 

如何提升資料的可信度位階,大致有下列三個要訣:

 

一、從專業文章入手:我想很多人都討厭權威,更喜歡質疑這些掛著專家名號的八股論調;對於落落長的學術論文,更是避之唯恐不及。但是很不幸的,這些象牙塔「沒法講人話」的論文,通常都經過專業學者的檢證、把關,客觀論述外,也能提供豐富的參考文獻,相對值得信賴。一篇好的期刊論文,絕對勝於你在網路上胡亂搜索、剪貼拼湊的知識圖景,論文所引用的二手文獻,也將擴充你對問題的認識。

 

二、使用專業電子資料庫:隨著電子資料的發達,各學科都有相關的期刊論文或書目文獻資料庫。蒐集資料時,千萬別忘要入專業資料庫的寶山,點進去搜搜關鍵字,也許獲得到與眾不同的觀點與啟發。

 

三、網路材料謹慎用,關鍵字是重點:很多老師可能會建議同學少用google,但我認為若只是作為初步判斷、廣泛了解問題的背景時,使用google檢索未嘗不可。不過,若是整篇報告只停留在搜尋引擎所找到的材料,就完全不可取了。網路訊息的可信度不高,尤其挑戰使用者個人的判斷能力,能否抗拒抵擋五花八門、濫竽充數的偽知識,初學者得提高警覺。再者,現代網路發達,短時間內要搜尋有用的資料,非常仰賴好的關鍵字,才能有效縮小範圍,直指核心。

 

投影片2.JPG

 

舉例來說:

比方今天要寫歷史名人武則天好了,網路隨便一搜,得到的資料千奇百怪,容易讓人眼花撩亂,無所適從。這時怎麼辦呢?當然得先篩選,抓出幾個相對有用的訊息,比方說維基百科的人物生平,先大約了解她幹過什麼好事之後,再來縮小範圍。若你能確定幾個關鍵字,縮小範圍找到的資訊中有專業論文,那恭喜你,終於在知識瀚海中找到可以攀附的浮木,剩下的就隨個人興趣自由發揮,找尋適合的切入點。相反的,若仍困溺於龐雜的網際網路裡,表示你所提供的關鍵字可能不那麼精確,你得再設法再縮小範圍想出新的詞彙。

 

假設大家都已順利找到相關的材料,請將他們全部攤開,逐一分類:

 

第一個撇步:先將學術論文挑出來,這個可信度最高,優先閱讀。

 

第二步:敢提供史料原文或參考文獻,代表作者撰寫時可能相對嚴謹,可作為次要的參考資料。

 

第三步:內容有趣,卻真假難辨的,暫先放置一邊,不到最後關頭,不輕易使用;若逼不得已必須要用,定得先進行查證,確認文章論述的根據為何。

 

總而言之,找好資料的關鍵,在於個人的眼光與判斷力,這種工夫沒有捷徑,一定得從日常生活長期鍛鍊。在普遍患有閱讀障礙的現代,大家平時應該多讀、多聽、多看,積極涉獵新議題、新觀點,強迫腦袋精進、開發,以了解世界更多元的面貌。此外,也要培養自己閱讀長文的能力與批判性思考,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,避免跟著一群雲深不知處的鄉民,錯錯相連到天邊!

 

 

相關閱讀

報告急就章(一)題目、題目在哪裡?

王若葉,《如何寫好報告》一書   博客來城邦讀書花園

 

arrow
arrow

    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