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古今怪談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「大人」,莫過於宋代開封府尹的包公。

包公,原名包拯,生前因剛正不阿,時人尊稱為「公」(包公的稱呼可不是後代才有的~~)

由於執法公正、清廉正義的形象深得民心,從宋代以來小說、戲曲都不乏其身影,民間也常稱其「包青天」。至於想「黑」他的,就蔑呼之「包黑子」、「包黑炭」(只是包拯的皮膚究竟黑不黑,後人可就不得而知了。)

五、六年級生大概都曾看過金超群在八點檔演的「包青天」,身旁伴著師爺與護衛,動不動就開鍘斬惡人,好不快意。

然而,實際歷史上的包拯,卻只是開封府尹的短暫過客,在任僅僅一年餘,且當時已是五十幾歲「高齡」,距離亡逝不到幾年。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明清婦女的守節問題,前兩篇分別從「父家」與「夫家」的角度切入,探索當「家有烈女」、「家有烈媳」時,家人的感受、反應為何?是慌張、無奈、惋惜、悲憤?還是無感、冷淡、翹首以盼?藉由一則則墓誌、悼文等記錄,重新勾勒曾經消失在歷史上的烈女圖像,她們與眾不同、匪夷所思的殉節壯舉,能提供後世什麼啟發?讀者又該如何跨越時空隔閡,嘗試理解這群既異於當時,也與現代天差地別的「特殊女性」呢?

過往歷史著述著重朝代更迭、君王將相等大歷史,相較之下,女性史不僅位處邊陲,更常是邊陲中的邊緣史,烈女又屬於當中的小眾。然而,雖然人數稀寡,她們的生命史卻意外地複雜,交織著個人與家庭的緊張、衝突,也反映著社會、國家網絡的錯節與運作。在曾如蘭身上,可以看到好事文人、官方旌表、家族利益等之面向,如何進一步推深女性貞節觀的實踐。從明末以來,漢人社會屢受外族侵略的威脅;滿清入關後,外族高壓統治的屈辱,更是讓男性文人敢怒不敢言。因此,當社會出現貞節烈女時,不啻是讓他們找到宣洩管道,將自己無法奉行「忠貞不貳」的理想,轉而推獎女性守貞的義舉,間接或直接曲扭地再現儒家因忠就義的崇高理想。

討論烈女歷史,首要注意為她們書史立傳者多為「男性」文人,在明清社會恪遵禮法、強調男女之防下,這群異性狗仔隊多難採訪到當事人,頂多從其家人、奴僕挖掘小道消息,再從過往文化傳統、社會習俗裡擷取可用的元素加工渲染。換句話說,這群書寫者常犯沿襲既有文化包袱、寫作窠臼的格套弊病。

是以,為深入討論明末清初烈女的歷史現象,本篇將從男性文人的作者視角,檢視當時文人如何書寫、剖析及思辨烈女故事。作為總結明清時期烈女熱潮的完結篇,我們將直搗黃龍,一探文本的生產過程。

先從串連這三篇「烈女」故事的作者說起,第一篇家有烈女毛際可,親自書寫女兒的殉節事蹟;第二篇好事八卦的文士馮景;第三篇則是毛際可同宗的毛奇齡,二人曾為「戴烈婦」撰寫傳記與墓誌。這三位仁兄互有往來,嚴肅討論過貞節列女的相關議題,故其寫作態度與立論觀點值得重視。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考察明清烈婦出於偶然,但挖下去欲罷不能,找到好玩有意思的例子便想分享給大家。希望藉由更多不同角度的考索、觀察,理解古代中國婦女可能遭遇的生命困境。

今天要介紹的女主角同樣生長於清初康熙年間,與上篇家有烈女的毛孟亦有些許關連,即被八卦好事者——馮景,紀錄她們人生的最後身影。

馮景,何許人也?其乃一介布衣,嗜讀書卻不求功名,好公義頗具社會責任,喜歡踩在別人的苦痛上寫點小文章。今天的故事仰賴馮景閒閒沒事做仗義直書的狗仔精神,方能流傳下來。只是醜話說前頭,馮景的紀錄觀點,可能會讓你握緊拳頭,很想、非常想、無敵想打人......

老婆陪我

話說這次的女主角曾如蘭,是位知書達禮,「幸運」嫁到有頭有臉、重利輕別離的商人家。結褵十二載,夫妻恩愛到上天妒忌而一無所出。康熙42年夫婿林邦基,因母親去世,哀傷過度而臥床不起(媽寶嗎?)。逝世前,他拉著愛妻小手,款款深情說道:「老婆你要不要陪我一起下地獄到陰間?(沒有老婆罩,小生很害怕......毋庸置疑,絕對是媽寶一枚)」有情有義的好太太義無反顧慷慨允諾:「你先走,我隨後就到!」當老公飄來懷疑的眼神時,如蘭更是手指天地發誓絕不騙人,於是老公笑瞇瞇、安心地瞑目......看到這裡,看官的拳頭是不是已經硬了?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家有烈女,父母該喜該悲?手足友朋如何看待?所嫁良人地下或地上有知又會如何?隔著肚皮的公婆會怎樣對待?守節殉夫說來簡單,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,尤其家中若出個烈女,宛如不定時炸彈,在古代沒有張老師、生命線救援之際,這些有關有係的「他者」,究竟該如何是好?這是本文想探討的重點。其次,最近校園心理安全也備受矚目,當事人肯定很折磨、很痛苦,但他人也不是冷眼以對、袖手旁觀,而是不知該從哪裡使力幫忙。我想一位史徒能做得小事,或許就是先從挖掘古人如何記載這類情事,希望從不同的人物、角度,複雜而立體地呈現各個面向採取的行動、可能有的想法,藉由同理心的觀察與比較,重新理解所謂的自殘或自殺。

「列女」≠「烈女」

「列女」與「烈女」讀音都一樣,但其實同中有異,行為激烈度差別更大,千萬不可搞錯!

相傳漢代劉向著有《列女傳》,是中國書籍史上第一本以女性為主題的專書,裡頭應有盡有,不論是有嫁的、未婚的;有生的、沒下蛋的;好媽媽、惡婆婆;好女人或壞女人;美女、妖女、魔女、豔女,還是醜女、娼婦等等,族繁不及備載。翻開這本充斥古代好女人留名、壞女人遺臭千年的經典,從目錄編排「母儀、賢明、仁智、貞順、節義、辯通、孽嬖」,不言而喻發散出濃濃地禮教風。

話說回來,從祖師爺《列女傳》的條目內容可知,列女形形色色,轟轟烈烈採取激烈手法的「烈女」僅是其中之一。孰料到了明清,貞節「烈」女的社會(模仿?)現象一發不可收拾。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細數近年轟動武林的歷史戲碼,雍正四爺到處穿越軋戲的點檯率,大概可算是男性之冠;另一個勁爆熱點,歷史名女人系列的翹首,則屬不管胸部露多少,一定有賣點的武則天傳奇。

 

也許大家會好奇:

1. 在古代中國生理女性的人,從政有這麼困難嗎?

2. 她們從政的身分又是什麼?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之所以寫這篇文章,理由不言而喻。

對比臺灣今天為了殺雞儆猴、為了OOXX的鳥因素、X考量,完全違背程序正義,把處決視為獻祭的政治展演,唐朝君主對死囚如履薄冰的謹慎小心,就更發人省思了。

 

一、李世民的悔恨

中國史上最能廣納諫言、勤政愛民的皇帝:唐太宗李世民,還是位很會反省自己的統治者。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到「三藏」,多數人應該會直接想到頂港有名聲,下港有出名的唐三藏(若你能想出其他個三藏,還真要給你拍拍手~~~)

 

不過,三藏是個尊稱語,只要精通經、律、論三藏者,都能稱作三藏法師,可不是唐三藏所獨有。

 

唐三藏真正的法名是「玄奘」,曾跋山涉水到西天取經,苦學有成,名聲響遍天下,十八年後回到長安,備受唐太宗李世民禮遇。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近新聞不少趣聞,多拉ㄟ夢掌門人的身後事才寫到一半,又看到水果日報刊登子女爭產,父喪久而不葬的頭條報導。

剛好讀到一些相關資料,就來談談古代關於喪葬的公、私大鬥法。

P1050328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為鎮墓獸

明末清初的大儒顧炎武,曾在《日知錄‧停喪條》提到,在東漢末年、魏晉永嘉之亂以前,根本沒有停喪這件事。那是因為戰亂、政治局勢動盪,人們不得已才會停喪未葬。

文章標籤

王若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